为深入学习贯彻半岛(中国)法治思想,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10月30日下午,我校特邀未央区人民法院大明宫法庭庭长李波、副庭长吕杰一行将庭审“搬”进校园,在学校A区报告厅公开审理一起大学毕业生服务合同纠纷案件。300余名师生旁听案件审理,“沉浸式”感受庭审,“零距离”以案学法,身临其境学习法律知识,体验法治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校党委委员、副校长任晖出席。

此案件是大学毕业生张某与某传媒公司在签署《艺人直播独家经济合作协议》后,因个人原因未能充分履行合同条款所导致的民事纠纷案件。在法官的主持下,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被告人陈述等庭审过程逐一展现在大家眼前,在场师生耳闻目睹案件审理全过程。庭审结束后,吕杰法官就案件的审理思路、原被告双方的法律关系及案件审理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向在场师生作以深度剖析,并与现场学生互动问答。吕杰以案件为基础,就毕业生就业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作以解答,并希望同学们在就业过程中能勇于尝试、敢于担当、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学法用法,更好的工作生活。
李波法官向在场师生简要介绍了未央区人民法院大明宫法庭的基本队伍构成、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效,并表示欢迎我校有志青年加入到法律工作队伍中,共同历练、共同进步!

通过聆听庭审,在场师生深受启迪。学校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法治宣传辅导员、学生工作部教育管理科科长张欢表示,“此次庭审进校园活动,以独特新颖的形式,通过庭审、授课、交流、普法‘四合一’的活动形式,将审判实践和普法教育有机结合,让我们有机会‘零距离’感受法律威严。不仅能帮助毕业生有效提升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规避实习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为学工干部拓展更多维度的法治教育提供了思路。后续,我们也将探索更多师生喜闻乐见的法治教育方法,为我校学生提供主题多样、形式丰富的‘法治套餐’。”
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专升本2301班学生屈小龙表示,“通过这次观摩,我认识到法律不仅是维护权益的工具,更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庭审中,法官、原告、被告代理人各自阐述观点,展示了法律在维护就业公平中的作用。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让同学们了解法律实务,增强法律意识,为即将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202班学生左一雯表示,“通过现场观摩今天的庭审,我认为无论是职场新人还是经验丰富的社会人,在签订合同前都必须审慎考虑,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避免日后产生纠纷。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只有具备法治精神,我们才能在遇到问题时,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学们应该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法治素养。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和自信。”
本次庭审进校园活动是学校联未央区法院为毕业生量身定制的就业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也是落实校政合作协议的具体实践。后续,学校还将结合不同群体的实际诉求,陆续开展不同层面的法治服务系列活动,充分用好社会各方资源,发挥好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的作用,增强全校师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师生学法用法意识和技能,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
未央区人民法院大明宫法庭相关工作人员,我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招生就业处、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及各学院毕业生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共计300余人参加活动。
撰稿:郑 杰
审核:田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