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要闻
官网首页 > 文理要闻 > 正文

“文理人 中国梦”报道之九:离退处副处长田琛锋用行动诠释爱的奉献

发布时间:2014-01-16    来源:党委宣传部     点击数: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田琛锋离开孙北村时,天已经黑了。人坐在回家的汽车上,心却还留在村子里。他脑海里不时闪现出贫困户刘美丽家双目失明的哥哥站在家门口目送他离开时憨厚朴实的笑容,因脑溢血而致残的贫困户薛敏芒拖着伤腿一定要下床送他出门的身影……

  作为学校“两联一包”驻村干部,从20121210日起,田琛锋的生活轨迹中除了文理学院之外,又多了一条频繁往返的线路,那就是位于白鹿原边上的史家寨镇孙北村。一年来,在这条“扶贫路”上走了多少个来回,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令他聊以欣慰的是,他已经由最初的一个“外来人”变成了村民们心里最信赖的人。

  想在前头谋规划

  初到孙北村时,田琛锋得知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元,实在出乎他的意料。如何利用当地地理优势、环境优势培育产业发展亮点?怎样发挥高校科技、人才优势,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这几乎成了他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新春佳节,大家都忙着与家人亲友相聚,而田琛锋却已经开始深入村民家中进行调研摸底了。他先后跑遍了蓝田的五道梁、白鹿原和以及环山路两旁的田间地头,详细了解樱桃园、核桃园、葡萄园、杏园的种植和养鸡场、养猪场、养羊圈的养殖状况,多处打听树苗、雏鸡、猪仔、小羊的价格,对建园成本、经济效益、技术服务等等基本做到了心中有数。别看他平日里话不多,但心却很细,所有这些看到的听到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被他记在了自己的工作日记中,成为日后他分析研究问题的宝贵资料。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田琛锋梳理出一条在培育孙北村集体经济增长点上做文章的思路,得到了村、镇领导和我校党委的肯定。在他的协调下,学校领导多次与县、镇、村干部共同探讨如何利用我市在秦岭北麓建设国家级“环山旅游生态区”的大环境,建立孙北村扶贫项目示范园——半岛网页版,半岛(中国)产学研基地,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学校决定在孙北村园区土地规划好后,投资10万元用于园区建设。

  通过引进现代葡萄管理技术,微灌技术,形成种植、养殖、农业休闲为一体的产业,以项目示范带动村民转变经营理念,为困难户培养家庭产业项目,提供就近务工机会,实现农户增收,最终带动村域经济的发展一条新的经济发展链条得以形成。

  记在心头赢口碑

  入冬初雪,白鹿原银装素裹。此时的田琛锋却无暇欣赏这大自然的美景,反而是忧心忡忡:贫困户陈永旭的妻子身患肿瘤,腰椎又骨折了,为治病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患有羊羔疯的贫困户陈拴虎,不能正常下地劳动外出务工,生活陷入困境,屋里连一件像样家具都没有;陈文安因家境贫寒到外村做上门女婿,现在回到村子,没有庄基地,只能租住在别人家……

  一张张充满期盼的脸,时刻提醒着田琛锋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尽管全村大的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了,但每一个贫困户眼下面对的生活困境并没有得到缓解。他登门到户,在送去米面油和棉衣棉被的同时,与村民拉家常,了解他们有啥特长,有针对性地帮着出主意、想办法。鼓励有养殖经验的村民养殖牲畜,帮助有驾驶技能的村民搞起了三轮车运输。有的村民通过他的牵线开起了脚手架租赁店,有的村民在他的建议下做起了特色小吃生意。看到一家家贫困户都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田琛锋深刻地感受到对贫困的村民来说,“授之以渔”远远胜过“授之以鱼”。于是,他趁热打铁制定了《半岛网页版,半岛(中国)“包户”扶贫项目资金落实情况表》,确保了每户3000--5000元包户扶贫项目资金的落实到位。

  村干部和村民们由衷地称赞说:“文理学院是真扶贫,田老师是真帮贫!”

  担在肩头不停歇

  很长一段时间,库峪河畔的沙砾土地复耕成了村干部提起来就犯愁的老大难问题。田琛锋得知这一情况,很快联系学校生物技术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的土壤研究专家,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了《库峪河滩砂砾地土壤改良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了孙北村近百亩土地的复耕难题。

  由于汤峪河上游截流,地处下游的孙北村几百亩耕地变成旱地无水灌溉。为此,田琛锋多次到县、市水务局反映情况,争取灌溉打井项目。今年7月,市水务局同意为孙北村打两眼机井,并落实项目资金30余万元。为解决电力配套问题,暑假期间,田琛锋和村干部一起到长安供电分局联系打井供电。他还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情况,学校出资8.3万元购买了200千伏干式变压器一台送到村里,使这一制约孙北村农业发展的民生问题得以解决。

  由于没有垃圾收集设施,长期以来,孙北村村民向河道里乱倒垃圾现象严重,且屡禁不止。一下雨,垃圾随河水而下,严重污染下游的“浐灞生态园”的水质,也污染了村民居住环境,一到夏天,更是臭味熏鼻。因为村里集体经济底子薄,加上实施道路硬化、卫生饮水工程等新农村建设项目,村委会贷款100多万元,无力开展环境整治。在田琛锋的积极争取下,学校决定出资2万元购买农用三轮车及垃圾桶,如今孙北村的环境卫生面貌一新。

  有人曾问他:你东奔西跑为贫困村联系核桃苗、建电信基站、打机井,一天到晚忙得不停,累不?他只是淡淡地一笑说:“我小的时候家里穷,为了生活,母亲领着我到地里挖玉米杆烧火,挖野菜下饭。现在生活好了,但还有许多人日子过得很苦,又没能力解决,组织上派我做扶贫工作,我有义务有责任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尽管很累很辛苦,但能为贫困村落实几个关乎村民生活的扶贫项目,我很欣慰。”

  伏在案头搞研究

  开展科技扶贫,是我校扶贫工作的特色和优势。按照学校党委的要求,田琛锋一方面组织专业教师结合扶贫项目开展科学研究,另一方面自己也积极投身扶贫项目研究工作。

  猪苓种植是在山区开展的一个重要扶贫产业。为了提高猪苓产量和品质,他会同生物技术学院专家一起查阅资料、选择试验田,并深入到山区开展艰苦细致的野外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他和王学仁教授共同主持的研究课题《秦岭北麓猪苓人工栽培引种试验及栽培新技术研究》,获得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半岛网页版,半岛(中国)科研创新基金专项重大项目。

  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力进城务工,农村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田琛锋在开展扶贫工作同时,也把山区贫困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他撰写的调研报告《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考与探究——关于对西安市蓝田县秦谷村老年人养老状况调研分析及农村养老问题探究》一文,获全国老龄问题研究优秀奖、西安市老年问题研究一等奖,并被录入《西安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为了扶持孙北村利用自身地理优势发展产业,田琛锋提出了“结合西安市秦岭北麓环山旅游国家级生态区建设,为孙北村建立葡萄示范园”的设想,通过项目带动作用,为困难户培养家庭产业项目,提供就近务工机会,增加农户收入,带动村域经济发展。这不仅符合孙北村经济发展实际状况,又融入了大西安建设的总体发展构想。他撰写了项目可行性分析调研报告《建立蓝田孙北村扶贫项目示范园暨农林生物产学研基地促进孙北村经济发展》,得到市、县扶贫办的一致认可。

  2014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田琛锋未雨绸缪,一份由他动手设计的《贫困户家庭产业项目摸底表》摆在他的案头——田琛锋计划组织我校的青年团员深入农村对贫困家庭产业项目的发展状况进行摸底调查,以便使自己来年的扶贫工作更有针对性,项目落实能够更加切合贫苦户的实际。

  扶贫是一项善事,它体现着党和政府对贫困人口的关心关爱,维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扶贫也是一件难事,他需要扶贫工作者不怕苦不畏难,甘于奉献,俯下身子,扎扎实实开展艰苦细致的工作。田琛锋正是靠着默默的付出与执著的坚守,为孙北村办了一件又一件的好事、实事,不仅赢得了村民们由衷的赞誉,也得到了市委组织部、市政府办公厅、蓝田县政府的高度肯定。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田琛锋把扶贫取得的成绩归功于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师生的鼎力支持,说自己的付出实在微不足道。其实,洋溢在他脸上的微笑却分明诠释着他辛苦付出后收获的喜悦与幸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