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文理人
官网首页 > 精彩文理人 > 正文

访文学院老教书好教师袁梅

发布时间:2020-01-10    来源:宣传部     点击数:

课堂上,她严肃。对待学生,她真诚。工作中,她敬业。课讲得好,文章写得顺,人朴实,这就是学生眼里的袁梅老师,一位从教30多年深得学生喜爱的中文系老教师。

袁老师执教的“现代汉语”课是一门知识跨度大,概念繁稠,理论抽象的理论实践类兼容课程,学生普遍感觉教学内容枯燥难懂,学起来有畏难情绪,考试成绩会高低错落,距离拉开很大。2019上学期临近期末,中文系新添30位转专业同学,期末考试就有27个不及格,开学之后学生们去找她,想让袁老师在补考阅卷的时候手下留个情,及格线放低一点把成绩提一提。袁老师理解这些中途转换专业学生对新专业的教学状态接受不完整,短时间内理解消化不太了大量专业知识,学习有难度,但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不能糊弄,该教会学生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学会。于是她对学生说:“你们拉个群,把我也拉进去,遇到任何学习上的问题随时沟通,找时间补课也行,随下一级插班听课也行,给我打电话也行,我会一直陪伴大家学习。”就这样,只要学生问问题,她就给学生细心讲解,毫无保留,不计时间。

袁老师像所有 60年代出生的老教师一样,从踏上讲台第一天起,“教师的天职是把书教好”就成为她坚定执守的职业信念,时代发展,环境在变,风气在变,教书的本质不能改变。执教35年来,袁老师一直用崇尚知识,崇尚现代文明,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纯朴真诚的仁爱之心,迎接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袁老师说,老师的工作就是教会学生,教会二字说起来简单,“教”的支撑主体是老师,“会”的接受主体是学生,但要把学生真的教“会”:会做人,会做事,真的会学习,会担当,是一件非常复杂和艰难的事业,需要一辈子钻研,深耕专业,终身学习和用功实践。“所以,我教学的最大期盼是我能好好教,学生们能付出心力真正学会。孩子们学好了,我开心,学不好,我会发自内心地感到难受。我经常跟学生们说,如果你们的父母就坐在坐在你们的课堂上,他们一定非常愿意所有站在讲台上的老师,都能用心好好教好他们的儿女,学到真本领。”

生活中她是难得的温良益友,袁老师开玩笑地说:“课下我笨得很,不会打游戏,不会操作复杂的电脑技术,是个学生都能当我老师,教我东西。” 学生们课业繁重,考级考研,择业就业,生活学习,难免有数不清的困惑与烦恼,这个时候袁老师就自觉充当学生们的“树洞”与“袁妈”,耐心对学生提供学业指导和心理帮助。

有的时候学生遇到经济困难了,还会找老师借钱。几年前,袁梅老师在下课后看到手机上有一串未接来电,回拨电话后得知是对方是刚刚毕业的熟悉学生,学生说:“老师,我的父亲生病住院需要做手术,我才刚刚参加工作,您可以借给我五千块钱吗?” 袁老师二话没说,就把身上能周转的三千块钱都打给了学生,等钱转过去再回拨过去,却再也打不通电话,她这才明白过来,自己的学生没有说真话。回到家后,袁老师给那位学生的邮箱留了一封信,她写道:亲爱的孩子, 我一点儿也不后悔给你打钱,因为钱从我的口袋里离开就已经不是我的钱了,还回来也罢,不还回来也罢,都是小事。老师希望这个邮箱没变,希望你能看到这封信,希望你再过20年、30年,能够成家立业,一切如意,也能回忆往事,毫无愧疚。更希望你在未来能够如约重回母校,参加你的大学聚会,坦然面对你的昔日同学和授业老师。任何时候,我的电话都不变,当你度过困难挣到钱的时候,老师希望你把钱还给老师,不是我需要这三千块钱,而是你需要归还这笔借到的钱,获得心灵解脱,到时候我们再把这个钱捐出去都行。老师希望你不要因此中断联系,就此消失,我不愿意这小小三千块钱,成为我学生心里永远挥不去的结”。

很多年之后,袁老师接到电话,电话那头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认真地说:“老师,我一直留着那封信,现在我可以堂堂正正还给老师三千块钱了。”袁老师一直相信学生是有什么困难不得已而为之, 这么多年,她从来没有责怪过这位学生,“我只要学生心里没有负担,在这个世上正正直直,踏实前行。”

袁老师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的工作,是一名优秀的编剧和制片人,曾主编出版由北京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历史纪实回忆录《北京知青在安塞》;2009年担任编剧、制片人,拍摄数字电影《鼓王》,于央视电影频道“黄金院线”播出。2018年,袁老师担任撰稿和主创成员的大型专题片“神秘的千年鼓舞”在央视教育频道“发现中国”栏目播出,该片在“2018年行业电视节目展评展播活动”中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行业电视委员会推选为纪录片类“好作品”。

2018年,袁老师把外出参加学术会获得的全国高校中文专业迅猛开展创意写作教学的理念带回专业,积极助推我校文学院传统写作课的教学改革,并担任文学院2019年年初成立的创意写作工坊主持人。袁老师想让工坊成为一个汇聚文学院热爱写作的师生重新唤起中文学生热爱文学,动手写作,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特色平台。工坊成立后,袁老师辛勤工作,吸纳数百名文学院学生加入工坊工作学习群,通过网络媒介大量推送国内外创意写作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努力开拓学生对国内各高校开展创意写作教学形势的了解与认知。并采取聘请知名作家进校讲座,鼓励和组织学生假期、课余练写各种虚构和非虚构文类,申报指导大创项目,积极开展校企、校政合作等多种形式,努力摸索工坊的实践教学模式。工坊成立一年,文学院学生先后为西安市党史研究室公众号推送“大学生写党史故事”七篇,完成三万字“西安红色遗址大调研”横向课题中“西安八路军办事处遗址群”调研报告,承担“历史IP整理”和“关中书院故事编写”两个校级大创项目并顺利结项。利用暑假成立工坊学生网络写作训练营,通过集体观摩八部影片,撰写近200篇影评。袁老师说,目前工坊运行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存在种种困惑、困难与不足,但工坊的练写方向是正确的,在努力夯实专业核心素质,提高在校大学生写作能力,逼学生动手,攒一批好稿子,增添学生们择业就业的软实力方面,工坊需要继续大力开拓与探索。

青青校树,莘莘学子,在一堂课结束的时候,看到学生眼里有光,有获得知识的愉悦感,教师这个职业就有了光彩。年复一年,在一堂课结束的时候,在学生的眼里袁梅老师,就是那个心里有爱,眼里有光的好老师。

记者:张瑾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