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考研成绩揭晓,在愈发激烈的竞争中,每一个成功考取理想学校的人都有着自己不为人知的故事。在学校的考研学子中,陈有琴的故事显得格外特别。她在国家的资助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奔跑。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大学生活中,三次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靠着国家的资助和自己的努力,一路自己挣得学费,自己供养了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涯,并最终考取了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
这天下午,我来到学校的倍格硅巷内等待采访陈有琴。不远处,只见一个文静的女孩步伐轻缓的走了过来。从她的身上。我感受到一种刚刚好的自信与平易近人的性格。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水当击三千里。”三年前怀揣着梦想,陈有琴来到了半岛网页版,半岛(中国)。回首曾经走过的这段求学路,各种滋味尽在其中。有初入大学的迷茫探索,有挑灯夜读的孜孜不倦,也有终有所成的欣然无悔。她凭借如小草般的坚韧,克服种种困难,在国家和学校的帮助下,一路披荆斩棘、艰苦奋斗,在泥泞中跑出“逆袭”人生。
在许多人眼中,陈有琴或许是“别人家的孩子”。她学得刻苦又认真,用一份份优异成绩铸成稳固地基。大一大二分别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大三获得高中心理健康教师资格证、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大四成功上岸青海师范大学,并且三次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取得这样骄人成绩的陈有琴,一直说自己的今天离不开国家的资助。
“我终于考上大学了,那一瞬间我开心地哭了。”对陈有琴来说,那是一次走出大山去往更好的地方学习的好机会。然而,她的喜悦很快就被担忧代替。因为家庭收入微薄,为了凑够学费,父母放下尊严低三下四求人办事的场景让她至今都难以忘怀。当全家人都为了凑学费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时,陈有琴的母亲接到了镇政府领导打来的电话,通知她去参加升学礼,作为考入大学的贫苦学子,陈有琴顺利地拿到了政府资助的三千元。
入学后,又有针对建档立卡贫困生的资助,每年六千元让她完全免去了对来年学费的担心。陈有琴红着眼圈哽咽道:“那个时候我深刻感受到了国家针对贫困学子的政策的温暖,因为那不止是物质上的支持,它让我的精神上也没有了后顾之忧。”当困难堵塞了前进的路,她并没有怨天尤人,反而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在国家的帮助下,她才有机会去遇见不一样的自己,开启人生崭新的阶段。
大学给了她一个起点和平台,国家的资助让她心无旁骛,勇往直前。陈有琴暗暗为自己和父母许下一个更好的未来,怀揣着赤子之心,用规划和行动点亮生活。
入学以后陈有琴丝毫不敢松懈,她始终把学习摆在第一位,时时刻刻谨记父母亲的话:“你要好好学习,出人头地。”正是因为这份使命,对待每一件事情,陈有琴都会全力以赴。在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基础上,她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让自己的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前列,并按照事务的轻重缓急分配专业与考证考级的时间,努力以最高效的方式完成任务,为了追求更高的目标持续前进,这种令人惊叹的忙碌被她妥帖地安置好在自己的学习生活里。
当荣获国家励志讲学金奖时,她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母,与他们一同分享这份荣誉和喜悦。点点滴滴的细节和日积月累的努力汇集起来,便是她保持优秀的力量之源。谈到这里,她粲然一笑:“我总是将这样的小成就归结于运气,但其实没有个人的努力,哪来的运气可言。在物质上,我是贫乏的,但在精神上,我是富余的。我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看到了他们所看不到的,又在国家的资助下能够顺利的实现个人的梦想。”
她说,“我就是那棵生长在夹缝里的小草,为了汲取营养,正在努力成长。”从初入学时的迷茫懵懂到逐渐变得能够为学弟学妹答疑解惑,陈有琴不断鼓励和她一样来自大山里的学生,要努力奋进,为自己闯出一片不一样的天地。她放下手里的事情,浑身充满干劲,一门心思扑到文学院新生准备心理团训的第一线。
在那段时间,她每天不仅要耐心回答新生的提问,也要紧锣密鼓地统筹工作,挑起团训的“大梁”。在一次次的亲身实践中,她逐渐意识到,曾经,她努力的一切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现在,她想为更多人做更多的事,因为她所热爱的一切都是她坚强的后盾。“等我长成一棵树,也能给其他小草遮风挡雨。利用自己的所学,给每个有同样经历的人带去温暖。 ”
“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国家精准资助呵护了无数个像陈有琴一样的学子一路成长,资助政策不仅帮他们解决了燃眉之需,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播下了知识的种子、希望的种子、励志的种子。
就像陈有琴说的那样,虽然不能决定自己的出身,但却在国家温暖的政策的帮助下有了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别人也许无法理解她的心情,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经历,但她却并不为此而自卑。在她看来,自己只是比别人多了一些生活的磨砺,而自己也正是在这份磨砺下变得独立且坚强,乐观且向上。
伴着国家引路的光,她也将循着这些光,仰望着,不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