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24日以来,我校2020年春季学期线上教学已开展七周。在校党委正确领导和广大师生共同努力下,新学期线上教学工作总体上运行平稳、有序进行。现将第七周的线上教学运行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全校教学计划安排947门课程,截止4月12日已开展线上教学的课程有706门(1518门次),占全部课程门数的74.6%,已有7门(40门次)课程已结课或理论部分已结课。第七周授课教师累计1134人次,开设线上课程1257班次。第七周各教学单位线上教学开展的总体情况如表1所示。
根据课程安排,应参加在线学习的学生9629人,其中第七周应参加在线学习的学生78704人次,实际上课人数78097人次,平均到课率为99.23%。每周到课人数及到课率情况如表2所示。
经过前期的运行与摸索,任课教师根据授课效果,及时调整授课方式,确定最适合自身教学的授课教学平台/教学工具使用方案。截止4月12日,利用钉钉、微信、QQ等直播平台进行线上直播教学的513班次占40.81%,通过学习通、智慧树等平台提供的MOOC/SPOC、平台课程资源开展混合教学的548班次占43.60%,通过资源推送、远程辅导、作业布置等方式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占15.51%,虚拟仿真实验1班次占0.08%。
二、存在问题
1.教学方式。部分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互动不够充分,存在念PPT的现象,原本在线下课堂中的那些问题在线上课堂中依然存在;还有的对授课软件的运用不够熟练,技术手段支撑不足。
2.教学组织。部分教师认为很难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材施教受到限制,教学意图也难呈现;学生远离群体学习氛围的熏染,容易受到学习平台繁多复杂、不习惯没有实体教材、部分课程网络资源缺少等原因影响,有的甚至挂名应付、直接旷课,课堂管理难度较大,教学效果难以保障。
三、改进措施
1. 优化教学组织管理
在进行线上教学组织管理中,各门课程尽量在相对固定的时间段内集中发布消息通知,避免消息繁多,学生应接不暇,影响其他课程的进行;适当提前发布课程预习内容,给学生预留相对充裕的时间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合理安排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任务量,缓解因课程安排集中且所有课程都进行网络授课导致学生视力疲劳、精神倦怠的情况,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完善课程教学设计
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筛选和整合,结合班情和学情认真备好课,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设计;增加课堂点名、提问、小组讨论、成果交流等互动环节,活跃学习气氛;增加测试、练习安排,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掌握学生学习状态;给较难的课程和章节设置回放功能,便于课后复习,加深理解;部分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之外增加集中答疑辅导时间。
3.加强线上质量监控
加大线上教学质量监控与反馈力度。一是充分发挥校院两级督导作用,督导直接进网络课堂,尽量涵盖全部线上课程,督查教师网上教学情况,帮助教学质量不佳的课程尽快改进效果。二是通过对线上教学师生定期(每四周)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师生在线教学情况,做好数据分析和研究,动态监测在线教学实施状况,予以实时指导和纠偏。
4.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各学院要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对不适应线上教学或未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多加引导和帮扶;本周公共课学院已开始启动公共课阶段性测试工作,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摸底测试,提升课程教学效果。